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料 | ![]() |
扩散系数随杂质浓度变化时的杂质分布
杂质的扩散系数D不仅与杂质的激活能和温度有关,而且还与杂质浓度有关。当杂质的浓度远小于该扩散温度下硅片的本征载流子浓度ni时,杂质的扩散系数为本征扩散系数Di;当杂质的浓度大于该扩散温度下硅片的本征载流子浓度时,由于自建电场的“场助效应”,杂质的扩散系数随杂质的浓度增大而增大。当杂质的浓度变化很小的时候,可以认为杂质的扩散系数不变。根据杂质的扩散系数对杂质浓度的变化对Ⅰ区和Ⅲ区的杂质分布进行修正。 (1)在Ⅰ区,由方程(3.47)可以得到在x=0处杂质的浓度: ![]() (3.71)
又由于D2<<D1 所以 (3.72)
杂质的浓度在Ⅰ区变化很小,不论杂质的浓度的高低,D1取常数都是完全合适的。故扩散系数对杂质在Ⅰ区中的浓度分布C1( x, t )没有影响。 (2)在Ⅲ区,杂质浓度由高到低,当C3( x, t) < ni时,D3 =(Di)AS;当C3( x, t ) >ni时,有
这时候的扩散方程就成为
方程的解析解比较复杂,对它进行离散化处理[16],分成n段,每段的长度为L,只要L足够小,在每段范围内我们可以取扩散系数为常数。对于第Y段,有第Y个点和第Y+1个点,如图3.16,利用第Y点的数值写出与方程(3.57)相似的方程。取D3 =D3(Y) = 由方程(3.76)可以得出第Y+1个点的杂质浓度。通过对C3的各个点的计算,就可以绘出杂质在Ⅲ区的分布图。 至此,Ⅰ区杂质As在Ⅰ、Ⅱ、Ⅲ区中的浓度分布 C1(x,t)、C2(x,t)、C3(x,t)均已求出。同理,可以用扩散系数为常数的情况得到Ⅲ区低浓度杂质在Ⅲ、Ⅱ、Ⅰ区中的分布C4 ( x , t )、C5 (x , t )、C6 ( x , t )。令Ⅰ、Ⅲ区杂质的分凝系数为m0、m1,k0 =1/m0,k1 = 1/m1。两种杂质分布相迭加,得到Ⅰ、Ⅱ、Ⅲ区净杂质浓度分布: Ⅰ区:
Ⅱ区:
Ⅲ区,于第Y段: +号或-号由杂质的导电类型决定,杂质的导电类型相同取+号,不同取-号。 由上面的推导可以看出,只要知道杂质浓度与杂质的扩散系数的关系,就可以给出该杂质的分布情况。本文给出了一个B和As相互扩散形成P-N+结的例子。首先,对As的分布分别根据方程(3.57)和(3.76)进行了模拟和比较,模拟所取的数据为N0=8× 其次,对温度对杂质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,模拟的结果如图3.19所示。所取的参数:N1= 图3.19 不同温度下总杂质分布 最后,对初始杂质浓度N0对杂质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,模拟结果如图3.20所示。所取的参数为:N1 =
图3.20 N0=5×
|